![]() 充電裝置及其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
专利摘要:
一種充電裝置,用於對電子裝置進行充電,其包括相配合的插頭模組及介面模組,插頭模組包括插接部及形成於插接部上的配合部,介面模組包括主體部及形成於主體部上的連接部。插頭模組還包括設置於插接部上的聚光透鏡、第一光纖、第一透鏡及第一電線,聚光透鏡與第一透鏡通過第一光纖相連,第一電線穿設於配合部中。介面模組還包括設置於主體部上的第二電線、第二透鏡、第二光纖及光電轉換晶片,第二電線穿設於連接部中,連接部與配合部相配合,使第二電線與第一電線對接。第二透鏡與第一透鏡對接,第二透鏡與光電轉換晶片通過第二光纖相連。 公开号:TW201325015A 申请号:TW100145713 申请日:2011-12-12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Yung-Lun Huang 申请人: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PC主号:H02J7-00
专利说明:
充電裝置及其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充電裝置,尤其是關於一種具有光能充電模式之電能充電模式之充電裝置及其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 隨著無線通信與資訊處理技術之發展,移動電話、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筆記本電腦等可擕式電子裝置之應用日益普遍。可擕式電子裝置之使用一般要由電池來提供電能,但使用一段時間以後,電池電量會耗盡,這時就需對電池進行充電。目前,對電池之充電必須於有固定電源之情況下才能進行,這給長時間戶外作業時使用可擕式電子裝置帶來很大不便。 鑒於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光能充電模式及電能充電模式之充電裝置。 還有必要提供充電裝置之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 一種充電裝置,用於對電子裝置進行充電,該充電裝置包括相配合之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該插頭模塊包括插接部及形成於該插接部一側之配合部,該介面模塊包括主體部及形成於該主體部一側之連接部。該插頭模塊還包括設置於該插接部上之聚光透鏡、第一光纖、第一透鏡及第一電線,該聚光透鏡與該第一透鏡藉由該第一光纖相連,該第一電線穿設於該配合部中。該介面模塊還包括設置於該主體部上之第二電線、第二透鏡、第二光纖及光電轉換晶片,該第二電線穿設於該連接部中,該連接部與該配合部相配合,以使該第二電線與該第一電線對接。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一透鏡對接,且該第二透鏡與該光電轉換晶片藉由該第二光纖相連。該聚光透鏡聚集之光能藉由該第一光纖傳輸至該第一透鏡及該第二透鏡並最終藉由該第二光纖傳輸至該光電轉換晶片,該光電轉換晶片將光能轉換為電能。 一種插頭模塊,其包括插接部及形成於插接部一側之配合部。該插頭模塊還包括設置於插接部上之聚光透鏡、第一光纖、第一透鏡及第一電線,該聚光透鏡與該第一透鏡藉由該第一光纖相連,該第一電線穿設於該配合部中。 一種介面模塊,其包括主體部及形成於主體部一側之連接部。該介面模塊還包括設置於主體部上之第二電線、第二透鏡、第二光纖及光電轉換晶片,該第二電線穿設於該連接部中,該第二透鏡與該光電轉換晶片藉由該第二光纖相連。 有固定電源之情況下,固定電源之電能藉由對接之第一電線與第二電線傳輸至電子裝置,從而實現藉由電能對電子裝置進行充電之電能充電模式。於戶外沒有固定電源之情況下,聚光透鏡聚集之光能藉由第一光纖、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二光纖傳輸至光電轉換晶片上,光電轉換晶片將光能轉換為電能並傳輸至電子裝置上,從而實現藉由光能對電子裝置進行充電之光能充電模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之充電裝置及其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進一步之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方式之充電裝置100用於為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可擕式電子裝置200進行充電。充電裝置100包括插頭模塊30及介面模塊50,插頭模塊30與介面模塊50相配合,以進行能量傳遞,介面模塊50裝設於電子裝置200上。 請一併參閱圖3,插頭模塊30將外界及光能之外部電源(圖未示)之電能傳輸至介面模塊50。插頭模塊30包括插接部31、配合部32、插腳33、二聚光透鏡34、複數第一光纖35、二第一透鏡36及複數第一電線37。插接部31呈矩形板狀,其包括第一裝設面311及與第一裝設面311垂直設置之第二裝設面313。第一裝設面311用於裝設第一透鏡36,第二裝設面313用於裝設聚光透鏡34。配合部32由第一裝設面311之底部之兩側朝向同一側延伸形成。配合部32上凹設有配合槽321,用於與介面模塊50定位配合。插腳33裝設於插接部31上與配合部32相對之一側,插腳33與外部電源相連,以將外部電源之電能傳輸至插頭模塊30上。二聚光透鏡34裝設於第二裝設面313上,用於聚集外界光能。本實施方式中,聚光透鏡34為菲涅爾透鏡。複數第一光纖35穿設於插接部31上,其一末端聚光透鏡34耦合,另一末端與第一透鏡36耦合,用以將聚光透鏡34聚集之光能傳輸至第一透鏡36上。二第一透鏡36裝設於第一裝設面311上,且位於二配合部32之間,用以將聚光透鏡34聚集之光能傳輸至介面模塊50上。複數第一電線37依次穿設於配合部32及插接部31,其一末端與插腳33相接,另一末端連接於配合部32之配合槽321之底部,用於傳輸外部電源之電能。 請一併參閱圖2,介面模塊50裝設於電子裝置200上,其包括主體部51、連接部52、第二透鏡53、複數第二光纖54、光電轉換晶片55及複數第二電線57。主體部51之形狀與插接部31之形狀相匹配,其裝設於電子裝置200上。連接部52由主體部51之二端部向同一側延伸形成,且與插頭模塊30之配合槽321相配合,用於與插頭模塊30相插接配合。第二透鏡53裝設於主體部51上,且第二透鏡53與插頭模塊30之相應第一透鏡36對接,用以傳輸來自插頭模塊30之光能。複數第二光纖54穿設於主體部51,且第二光纖54之一末端與第二透鏡53耦合,另一末端與光電轉換晶片55相接,用以將來自插頭模塊30之光能傳輸至光電轉換晶片55。本實施例中,連接部52為圓臺形之柱體。 光電轉換晶片55裝設於主體部51上,光電轉換晶片55將插頭模塊30傳輸之光能換成為電能並電能傳輸至電子裝置200進行充電。光電轉換晶片55藉由導線59與電子裝置200之儲能組件(圖未示)相接,將電能傳輸至儲能組件進行充電。 第二電線57依次穿設於連接部52及主體部51,且第二電線57之一末端凸出於連接部52外,便於第二電線57與插頭模塊30之第一電線37對接進行電能之傳輸,另一末端與導線59相連,將來自插頭模塊30之電能傳輸至儲能組件並進行充電。 使用時,介面模塊50之連接部52卡入插頭模塊30配合槽321內,此時,第一電線37與第二電線57對接,第一透鏡36與第二透鏡53對接。當光線充足時,首先,聚光透鏡34從外界聚集光能,聚集之光能藉由第一光纖35傳輸至第一透鏡36;然後,第一透鏡36將光能入射到第二透鏡53上;接著,第二透鏡53接受之光能藉由第二光纖54傳輸至光電轉換晶片55;再接著,光電轉換晶片55將光能轉換成電能,且藉由導線59傳輸至電子裝置200之儲能組件並進行充電。當光線微弱時,插腳33與外部電源連接,外部電源之電能藉由第一電線37傳輸至第二電線57,第二電線57藉由導線59電能傳輸至電子裝置200之儲能組件並進行充電。 本實施方式之充電裝置100採用相配合之插頭模塊30與介面模塊50,聚光透鏡34聚集之光能藉由第一光纖35傳輸至相對接之第一透鏡36與第二透鏡53上,第二透鏡53將來自插頭模塊30之光能藉由第二光纖54傳輸至光電轉換晶片55。光電轉換晶片55將光能轉換為電能,且將電能傳輸至電子裝置200之儲能組件並進行充電。第一電線37與第二電線57對接,將外部電源之電能藉由對接之第一電線37與第二電線57傳輸至電子裝置200之儲能組件並進行充電。是故,充電裝置100具有兩種充電模式:電能充電模式及光能充電模式,對電子裝置200進行充電。 有固定電源之情況下,將插腳33插入固定電源上,電能藉由對接之第一電線37與第二電線57傳輸至電子裝置200,從而實現藉由電能對電子裝置200進行充電之電能充電模式。於戶外沒有固定電源之情況下,聚光透鏡34聚集之光能藉由第一光纖35、第一透鏡36、第二透鏡53及第二光纖54傳輸至光電轉換晶片55上,光電轉換晶片55將光能轉換為電能並傳輸至電子裝置200上,從而實現藉由光能對電子裝置200進行充電及光能充電模式。當然,上述兩種充電模式亦可同時進行。 可理解,配合部32亦可為柱體,對應連接部52上凹設與配合部32相配合之凹槽即可。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該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充電裝置 200...電子裝置 30...插頭模塊 31...插接部 311...第一裝設面 313...第二裝設面 32...配合部 321...配合槽 33...插腳 34...聚光透鏡 35...第一光纖 36...第一透鏡 37...第一電線 50...介面模塊 51...主體部 52...連接部 53...第二透鏡 54...第二光纖 55...光電轉換晶片 57...第二電線 59...導線 圖1係本發明實施方式之充電裝置應用於電子裝置上之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充電裝置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係圖1所示充電裝置之插頭模塊之立體圖。 100...充電裝置 200...電子裝置 30...插頭模塊 31...插接部 32...配合部 321...配合槽 33...插腳 34...聚光透鏡 35...第一光纖 36...第一透鏡 37...第一電線 50...介面模塊 51...主體部 52...連接部 53...第二透鏡 54...第二光纖 55...光電轉換晶片 57...第二電線 59...導線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充電裝置,用於對電子裝置進行充電,該充電裝置包括相配合之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該插頭模塊包括插接部及形成於該插接部一側之配合部,該介面模塊包括主體部及形成於該主體部一側之連接部,其改良在於:該插頭模塊還包括設置於該插接部上之聚光透鏡、第一光纖、第一透鏡及第一電線,該聚光透鏡與該第一透鏡藉由該第一光纖相連,該第一電線穿設於該配合部中;該介面模塊還包括設置於該主體部上之第二電線、第二透鏡、第二光纖及光電轉換晶片,該第二電線穿設於該連接部中,該連接部與該配合部相配合,以使該第二電線與該第一電線對接;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一透鏡對接,且該第二透鏡與該光電轉換晶片藉由該第二光纖相連;該聚光透鏡聚集之光能藉由該第一光纖傳輸至該第一透鏡及該第二透鏡並最終藉由該第二光纖傳輸至該光電轉換晶片,該光電轉換晶片將光能轉換為電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所述插頭模塊還包括與該配合部相連之插接部,該插接部包括相互垂直設置之第一裝設面及第二裝設面,該第一透鏡裝設於該第一裝設面上,該聚光透鏡裝設於該第二裝設面上,該第一光纖穿設該插接部,且該第一光纖二末端分別與該聚光透鏡及第一透鏡耦合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所述配合部上凹設有配合槽,該第一電線依次穿設於配合槽及插接部中,且該第一電線之一末端連接於該配合槽之底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所述插頭模塊還包括插腳,該插腳裝設於該插接部上,該插腳與該配合部相對設置,且與該第一電線相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裝置,其中所述介面模塊還包括與該連接部相連之主體部,該第一光纖、該第二透鏡、該光電轉換晶片及該第二電線均設置於該主體部上,該第二電線依次穿設於該連接部及主體部中。 [6] 一種插頭模塊,其包括插接部及形成於插接部一側之配合部,其改良在於:該插頭模塊還包括設置於該插接部上之聚光透鏡、第一光纖、第一透鏡及第一電線,該聚光透鏡與該第一透鏡藉由該第一光纖相連,該第一電線穿設於該配合部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插頭模塊,其中所述插接部包括相互垂直設置之第一裝設面及第二裝設面,該第一透鏡裝設於該第一裝設面上,該聚光透鏡裝設於該第二裝設面上,該第一光纖穿設於該插接部中,且第一光纖二末端分別與該聚光透鏡及第一透鏡耦合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插頭模塊,其中所述配合部上凹設有配合槽,該第一電線之一末端與該配合槽之底部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插頭模塊,其中所述插頭模塊還包括插腳,該插腳裝設於該插接部上,該插腳與該配合部相對設置,且該插腳與該第一電線相連。 [10] 一種介面模塊,其包括主體部及形成於該主體部一側之連接部,其改良在於:該介面模塊還包括設置於該主體部上之第二電線、第二透鏡、第二光纖及光電轉換晶片,該第二電線穿設於該連接部中,該第二透鏡與該光電轉換晶片藉由該第二光纖相連。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20110227527A1|2011-09-22|Wireless charging ki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530628A5|2014-07-03| US20160044291A1|2016-02-11|Smartphone and external micro projector thereof TWM424739U|2012-03-11|Placing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electronic device TW201517743A|2015-05-01|用於行動裝置之太陽能集電保護套與太陽能集電背蓋 CN103220890A|2013-07-24|一种具有充放电功能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TWI539715B|2016-06-21|充電裝置及其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 TWM473633U|2014-03-01|體溫及太陽能手機充電輔具 TW201027397A|2010-07-16|Touch pen US20140167690A1|2014-06-19|Wireless charging battery module and charging structure of the same CN208890434U|2019-05-21|一种具有便于插拔插头的充电式电子设备 CN202872087U|2013-04-10|一种数据线 US20150188353A1|2015-07-02|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202586515U|2012-12-05|可无线充电的转接器 CN202759275U|2013-02-27|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TWI673948B|2019-10-01|電源轉換系統 TWI447922B|2014-08-01|太陽能電池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616505U|2021-09-01|太陽能充電線 CN105577865A|2016-05-11|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TWM398292U|2011-02-11|Portable power convertible apparatus CN205283200U|2016-06-01|移动电源装置 CN214707215U|2021-11-12|磁吸式充电设备 CN201311613Y|2009-09-16|具有手机充电接口的笔记本电脑电源器 CN202134719U|2012-02-01|多功能电源座 US20060278266A1|2006-12-14|Solar energ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539715B|2016-06-21| US20130147422A1|2013-06-13| US9184610B2|2015-11-1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5075615A|1990-11-05|1991-12-24|Dantis Theodore C|Combined recharging mount and stand for electric razors| US20070069684A1|2005-09-28|2007-03-29|Ramsden Martin H|Light pad charg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80157712A1|2006-12-27|2008-07-03|Vicente Garcia|Holder and battery charger syste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582826B2|2007-03-09|2009-09-01|Solar Fiber Optics, Llc|Compact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assembly and power supply| US20090056791A1|2007-06-22|2009-03-05|William Matthew Pfenninger|Solar modules with enhanced efficiencies via use of spectral concentrators| CN101572510B|2008-04-28|2012-09-19|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太阳能供电装置及包括该供电装置的照明系统|WO2017179600A1|2016-04-14|2017-10-19|ソニー株式会社|コネクタ、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法律状态:
2018-03-2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45713A|TWI539715B|2011-12-12|2011-12-12|充電裝置及其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TW100145713A| TWI539715B|2011-12-12|2011-12-12|充電裝置及其插頭模塊及介面模塊| US13/563,975| US9184610B2|2011-12-12|2012-08-01|Dual mode charging device|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